首页/要闻/专题/决胜脱贫攻坚
来源:延边州人民政府
收藏 更新时间:2020-04-14 14:57
延吉市创新思路 多措并举 确保脱贫攻坚成效落地
 

近年来,延吉市牢牢守住“稳定脱贫、绝不返贫”这一底线,紧紧围绕“提高生活质量”这一主题,努力实现“决胜同步小康”这一目标,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,作为第一民生工程,锁定全面巩固提升“两不愁三保障”核心目标,科学谋划,创新方式,主动作为,多措并举,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收官之战。

创新工作机制 把握工作方向

延吉市建立健全“2+2”工作机制,即“两横两纵”工作体系:两横为三级战区负责制、“2345”一线工作法,两纵为行业项目任务落地、部门包保责任到户到人。

将全市划分为三级战区,一级战区为4个镇,二级战区为47个村,三级战区为全市47个村的103个片区。推行“2345”一线工作法,市级领导“每月2天”入村指导脱贫工作。包保部门责任人“每月3天”入村解决脱贫困难,乡镇包村干部“每月4天”入村协助做好脱贫工作,驻村工作队、村干部“每周5天”落实脱贫任务,驻村工作队全员严格执行“54夜”工作制度。同时,根据阶段性任务情况,可执行每周进村入户“2345”工作法。将全市39个重点行业部门(单位)责任细化分解144项目标任务,确定责任分工,严格时间表,顺排工序、倒排工期,切实把本行业资源聚焦到贫困对象上,集中力量破解行业扶贫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,确保涉及本行业部门的退出指标如期完成。建立全市78个部门包保帮扶47个涉贫村,568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包保544户贫困户的帮扶体系,有力地推动了责任落实、任务落实、工作落实。


创新工作方式 提升内生动力

一是开展“三好”评比活动。在全市农村及实有在村农户、村民(含在村居住1年以上的外来户及外来人员)开展“产业好、生态好、秩序好”的“三好”示范村、“生活好、环境好、家风好”的“三好”示范户、“本领好、生活好、品德好”的“三好”示范村民评选活动,通过道德评比、技能评比等方式,予以表彰奖励,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。二是实施“三三三”工程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,以“三改三清三化”工程为抓手,高质量推进改住房、改旱厕、改围栏工程,加大清垃圾、清污水、清粪便力度,提升净化、绿化、亮化水平。2019年投入1.6亿元,对29个行政村进行农村环境整治,新建改建围墙65471.24米、围栏78985.78米,安装太阳能路灯1975盏,改厕262户。三是“党爱超市”全覆盖。全市56个行政村(含2个农场)均设立了“党爱超市”,村民通过参与村屯环境整治、政策学习等评选活动,获取积分兑换物品,不断提升农民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水平,发挥了“小超市大爱心、小舞台大政治、小窗口大文明”的效应,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,全面建成小康村提供坚实保障。

创新旅游扶贫 拓展农民增收途径

围绕“一红一绿”抓旅游促脱贫,积极开发红色旅游和研学游,以其所承载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,推出主题性红色研学旅行,以旅游为手段,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,达到“游中学、学中游”、寓教于游、润心无声的境界。利用小桥流水人家、春兴朝鲜族古村落、绿水青山度假山庄等辐射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经营单位,推出6条乡村自驾游(摄影)最佳路线。以农村干净人家为住宿点,让学生在住农舍、干农活的同时,重走抗联路、了解抗联故事,在研学的过程中体验“吃一顿红米饭、唱一首红军歌、走一趟红军路、读一本红军书、听一堂红军课”等体验形式,在让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,培育壮大村级合作社稳增收、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庭院经济促增收等,让更多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稳定嵌入产业链,使其真正受益、持久受益,让农村有更大的能力解决贫困问题。目前,已开发小营镇五凤村、三道湾镇东沟村等研学游、红色游基地,组织5512名学生干部到小营镇五凤村进行研学游,每次每户至少增加收入200300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