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七月,炎炎烈日烘烤着大地。在汪清县,戴着遮阳帽和面罩的“耳农”们,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黑木耳采摘季。
唐乃娟与李香淑是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的采耳工。她们两人一组,面对面穿梭在菌包堆中,一手叉起一袋菌包,一手熟练地把黑木耳摘入桶中。新鲜黑木耳被平铺在晒棚内,在烈日下只需要一两天就能晒干成形。
“今年木耳产量较往年至少提高了10%,品质及上品数量也有所提升。”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预计今年木耳产量能达到120吨,可实现收入约1500万元,同比增长8%。
汪清县地处长白山东麓,优越的地理位置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适宜的气候,为优质黑木耳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眼下,黑木耳已成为汪清县致富支柱产业,全县4万多人从事木耳栽培等相关工作。但在过去一段时间里,由于菌包外采,菌包的产量与质量制约了汪清木耳的生产效率,不同品种的菌包分散采购存在着品控困难等诸多问题,“汪清木耳”的品牌知名度迟迟打不出去。
2021年10月,“832平台”与汪清县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双方围绕以“汪清木耳”为代表的本地优势农产品,合力打造“拳头产品”。汪清县成立了“832平台”产业帮扶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,全面加强农副产品货源组织,重点提升木耳栽培、生产、加工、流通等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化、标准化水平。狠抓质量安全监管,印发了《汪清县“832平台”供应商信用管理方案》,定期对供应产品进行抽检,严把产品质量关。该县还成立了“832平台”工作专班,以产品需求为导向,借助渠道、产销大数据优势,以政府采购需求为引导,对“汪清木耳”等产品提出品牌化、商品化、市场化进程系统建议,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,力争将汪清县打造成全国首个“832平台”产业帮扶示范县。
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成为了“832平台”供应商。如今,该公司已实现了培育、栽培、采摘、晾晒、分选、包装等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,菌包在质和量上提档升级,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按计划生产,实现效益最大化。去年,该公司生产菌包2500万袋,帮扶脱贫户菌包250万袋,省内菌包销售1600万袋。
通过“832平台”稳定的销售渠道,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派驻汪清工作组的积极协调下,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老干部局、吉林省、山东省、陕西省等多地政府机关采购单位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,并根据“832平台”建议,针对食堂采购需求推出了4斤大包装产品。截至目前,该公司通过平台销售各类特色农副产品近万单,直接带动在厂务工脱贫户人均月增收2500元,辐射带动全县近千户“耳农”人均增收2000至5000元,推动整条黑木耳产业链上的参与者实现利益共享。